普物实验II
课程简介
《普物实验Ⅱ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,针对物理学和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开设,是《普物实验I》基础之上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,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2个电磁学实验,4个力热学实验和1个拓展创新实验三部分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,学生在物理实验基本知识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一步的训练与提升,熟悉基础物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,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理解,养成一丝不苟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为后继实验课程的学习、专业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。
课程目标
通过本课程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学习,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:
课程目标1: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对普通物理学理论知识、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,比较全面地掌握普通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;掌握常用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;了解物理实验的安全防护知识。
课程目标2:掌握常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性能,及其正确的使用、调节和读数方法;能够按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设备,设计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;能够对简单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,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基础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。
课程目标3:理解普通物理实验中的育人价值,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,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术道德。
课程目标4:强化团队协同合作精神,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,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既定实验任务。
(一)教学内容
实验项目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总表
序号 | 实验项目名称 | 学时数 | 项目类别 | 项目类型 | 支撑课程目标 |
1 |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2 | 伏安法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3 | 示波器的使用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4 | 电表的扩程与校正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5 | 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6 | LR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7 | 静电场的描绘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8 |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9 |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 | 3 | 基础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0 | 交流电桥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1 |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2 | 电桥法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3 | 温差电偶的定标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4 | 用示波器观测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5 | 磁场的描绘 | 3 | 综合设计 | 选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6 | 三线摆测转动惯量 | 3 | 综合设计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7 | 音叉实验 | 3 | 综合设计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8 |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 | 3 | 综合设计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19 | 复摆的研究 | 3 | 综合设计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20 | 拓展创新课题 | 6 | 综合设计 | 必做 | 目标1、2、3、4 |
注:必做实验项目14个,45学时;选做实验项目3个,9学时;共54学时。
实验项目1 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量制流电路的制流特性;
(2)测量分压电路的分压特性;
(3)设计二级制流和分压控制电路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:
(1)掌握电阻箱、滑动变阻器、毫安表、电压表和电源的使用方法;
(2)理解制流和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性能和特点;
(3)学会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取和使用方法。
实验项目2 伏安法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伏安法测量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;
(2)补偿法测量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;
(3)绘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:
(1)掌握二级分压电路的使用方法;
(2)学会减小伏安法系统误差的方法;
(3)掌握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;
(4)学会仪器的正确使用、操作和读数(有效数字)方法。
实验项目3 示波器的使用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利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;
(2)利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峰-峰值、周期和相位;
(3)利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
(1)熟悉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;
(2)学会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;
(3)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及测量电信号峰-峰值、周期和相位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4 电表的扩程与校正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量表头的内阻;
(2)将微安表改装为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并校正;
(3)将微安表改装为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并校正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
(1)了解微安表的构造及内阻的测量方法;
(2)学会将微安表改装为多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;
(3)学会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校正方法。
实验项目5 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;
(2)设计自组电位差计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:
(1)掌握电位差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;
(2)学习非线性函数线性化的处理方法;
(3)学会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方法。
实验项目6 LR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量LR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;
(2)分别用电压谐振法和频带宽度法确定品质因数;
(3)实验考察 LR与C并联电路的特性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:
(1)研究LR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和谐振条件;
(2)掌握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;
(3)理解品质因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。
实验项目7 静电场的描绘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学习用模拟法研究静电场;
(2)描绘圆柱形电容器中的等势线和电场线;
(3)描绘一种其它结构的等势线和电场线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
(1)理解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原理;
(2)掌握数学模拟法的实验方法及其使用条件;
(3)掌握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。
实验项目8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自组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;
(2)测量惠斯通电桥的相对灵敏度,计算待测电阻的不确定度;
(3)利用直流电桥箱测量未知电阻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惠斯通电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;
(2)学会惠斯通电桥相对灵敏度的测量和调节方法;
(3)学会消除比例臂电阻所造成的系统误差的方法;
(4)掌握直流电桥箱的使用方法。
实验项目9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研究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用双踪示波器观测RC电路的暂态过程;
(2)用双踪示波器观测RLC电路的暂态过程;
(3)测量RLC电路的临界电阻和欠阻尼振荡周期。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基本要求
(1)学习RC 和RLC电路的暂态特性;
(2)熟悉双踪示波器观测电压随时间变化图像的方法;
(3)理解R、L、C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
实验项目10 交流电桥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自组电容电桥测定未知电容的电容量;
(2)用麦克斯韦电桥测定待测线圈的电感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交流电桥的结构,工作原理和调节平衡的方法;
(2)了解示波器作为交流电桥平衡指示器的测量方法。
实验项目11 RLC电路的稳态特性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量RC和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;
(2)测量RC和RL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;
(3)使用双轨迹法和李萨如图形法测定相位差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交流电路中的矢量图解法和复数表示法;
(2)学会RC、RLC串联电路幅频和相频特性的测量方法;
(3)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及测量相位差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12 电桥法测二极管的特性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使用电桥法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;
(2)绘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了解元件的伏安特性及测量方法;
(2)掌握电桥法测量元件伏安特性的原理;
(3)进一步熟悉直流平衡电桥的使用。
实验项目13 温差电偶的定标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校正板式电势差计;
(2)测定不同温度时的温差电动势;
(3)以温差电偶两端的温度和电动势作定标曲线,并确定温差系数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加深对温差电现象的理解;
(2)学会温差电偶的定标;
(3)掌握用电势差计测量温差电动势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14 用示波器观测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
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使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起始磁化曲线;
(2)使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;
(3)定标并绘出所测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磁滞、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概念,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;
(2)了解用示波法测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的基本原理;
(3)学会用示波法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15 磁场的描绘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量单个线圈轴线上的磁场分布;
(2)测量亥姆赫兹线圈的磁场分布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型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测量磁场的原理和方法;
(2)掌握载流圆线圈和亥姆赫兹线圈轴线上磁场的分布规律;
(3)理解并验证毕奥-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。
实验项目16 三线摆测转动惯量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定下圆盘的转动惯量;
(2)测量待测物(圆环和圆柱体)的转动惯量;
(3)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;
(4)检验下圆盘的转动惯量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。
基本要求
(1)掌握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;
(2)掌握三线摆的调节,能分别运用停表和电子计数仪器准确测定三线摆的周期;
(3)学会用三线摆测定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;
(4)学会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,并巩固最小二乘法等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17 音叉实验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搭建音叉形成的弦振动装置;
(2)测定弦线上驻波的速度;
(3)测定弦线的线密度;
(4)确定弦线上张力与波长的函数关系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。
基本要求
(1)了解音叉电路及起振原理;
(2)掌握驻波的波速及弦线的线密度的测定方法;
(3)熟练掌握作图法及其应用。
实验项目18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正确连接超声波声速测定装置的电路;
(2)利用驻波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;
(3)利用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。
基本要求
(1)了解超声波的定义及其应用;
(2)熟练使用示波器;
(3)掌握驻波法测定超声波速度的方法;
(4)掌握相位法测定超声波速度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19 复摆的研究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内容
(1)测定复摆摆动的周期;
(2)研究复摆振动周期的变化与回转重心距离的关系;
(3)利用复摆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。
实验类别:综合设计。
基本要求
(1)了解决定复摆振动周期的因素;
(2)熟练使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;
(3)掌握利用复摆测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。
实验项目20 拓展创新课题(支撑课程目标1、2、3、4;3学时)
实验题目由各学生根据本课程前期实验项目拓展内容以及个人兴趣,自主选题并完成一个拓展创新实验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