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物理实验

[文章来源: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10   发布人: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   浏览量:346]

课程简介

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课。本课程与高中物理实验相衔接,教学内容主要为普通物理实验,涵盖力学实验、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三部分。本门课程的学习,将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、基本方法、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,掌握基础物理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,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,养成一丝不苟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为其他实验课程的学习、专业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。

 

课程目标

通过本课程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学习,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:

课程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对普通物理学理论知识、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;掌握普通物理实验中的基本研究方法;掌握实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,正确运用有效数字;了解物理实验的安全防护知识。

课程目标2掌握常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性能,学会正确的使用、调节和读数方法;能够按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设备,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;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,具有基础科学研究能力、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;掌握常用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;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,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术道德。

课程目标3强化团队协同合作精神,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,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既定实验任务。

 

教学内容、重难点和课时安排

(一)教学内容

实验项目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总表

序号

实验项目名称

学时数

项目类别

项目类型

支撑课程目标

1

物理实验绪论及实验室安全教育

  设备及使用规则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

2

实验误差理论基础 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

3

长度测量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4

单摆测重力加速度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5

物质密度的测量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6

弦振动的研究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7

混合法测定金属比热容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8

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9

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0

伏安法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1

示波器的使用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2

电表的扩程与校正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3

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4

LR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5

薄透镜焦距的测定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6

劈尖干涉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7

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18

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

2

基础

必做

目标123

 

实验项目1  物理实验绪论及实验室安全教育(支撑课程目标1

实验内容:

1)物理实验课的任务与重要性;

2)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各实验室简介;

3)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;

4)物理实验室主要的危险源;

5)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标识;

6)常见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认识“大学物理实验”课程的重要性,掌握“大学物理实验”课程学习的基本环节,了解“大学物理实验”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与具体考核要求;

2)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,了解普通物理各实验室的基本情况;

3)了解物理实验的安全防护知识。

 

实验项目2  实验误差理论基础(支撑课程目标12

实验内容:

1实验误差的概念及分类;

2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;

3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处理方法;

4常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掌握实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,正确运用有效数字;

2掌握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3  长度测量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使用钢尺测量金属板的长度,计算其不确定度;

2)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,计算其体积及其不确定度;

3)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的外径、内径和厚度,计算其体积及其不确定度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初步掌握基本仪器的结构,了解长度测量仪器的精度和读数

2)掌握钢尺、游标卡尺、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;

3)了解有效数字、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,能够根据测量要求选择测量仪器,并初步掌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4 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用单摆装置测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

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;

3)验证大摆角条件下单摆的周期公式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熟练掌握米尺、游标卡尺及秒表的使用方法;

2)掌握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;

3)掌握重力加速度不确定的计算及分析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5  物质密度的测量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(1)用静力称衡法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(铜块或铝块)的密度,计算其不确定度;

(2)用静力称衡法测液体(食盐水)的密度,计算其不确定度;

(3)用比重瓶法测液体(食盐水)的密度,计算其不确定度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整与使用;

2)掌握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,并了解其中的实验设计思想;

3)掌握使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的密度,并了解其中的实验设计思想。

 

实验项目6  弦振动的研究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测定驻波在弦线上的速度;

2测定弦线的线密度;

3)确定波长与张力的函数关系;

4)确定频率与驻波数目的函数关系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掌握弦线上驻波的产生原理及实验现象;

2)掌握驻波波速及弦线的线密度的测定方法

3)掌握最小二乘法及图形的数据拟合。

 

实验项目7  混合法测定金属比热容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用混合法测金属块(铜块和铝块)的比热容;

2)计算所测金属块比热容的不确定度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掌握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容的原理,并了解该实验的设计思想;

2)了解冷却法测定金属比热容的实验原理及其操作步骤;

3)掌握量热器、温度计等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;

4)会用混合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比热容,并进行误差分析。

 

实验项目8  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对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;

2)利用拉脱法测定室温条件下蒸馏水的表面张力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掌握传感器的定标方法;

2了解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;

3)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9  制流电路和分压电路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测量制流电路的制流特性;

2)测量分压电路的分压特性;

3)绘出制流和分压电路特性曲线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掌握电阻箱、滑动变阻器、毫安表、电压表和电源的使用方法;

2)理解制流和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性能和特点;

3)学会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取和使用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10  伏安法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伏安法测量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

2绘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掌握二级分压电路的使用方法;

2掌握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

3学会仪器的正确使用、操作和读数(有效数字)方法

 

实验项目11  示波器的使用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利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

2利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峰-峰值、周期和相位

3利用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熟悉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;

2学会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;

3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测量电信号的波形、峰-峰值和周期。

 

实验项目12  电表的扩程与校正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测量表头的内阻

2将表头改装为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并校正

3将表头改装为一个大量程的电压表并校正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了解表头的构造及内阻的测量方法;

2学会将表头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

3学会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校正方法。

 

   实验项目13  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学习电位差计设计方法

2使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掌握电位差计的结构、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;

2学习非线性函数线性化的处理方法;

3学会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方法。

 

实验项目14  LRC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测量LR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;

2分别用电压谐振法和频带宽度法确定品质因数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研究LR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和谐振条件;

2掌握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;

3理解品质因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。

 

实验项目15 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观察透镜的成像规律

2)光学系统共轴等高的大像追小像调节原理与方法

3)凸(凹)透镜焦距的各种测量方法:物距像距法、两次成像法、自准直法、凸透镜辅助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以及视差法

4)焦距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处理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)深刻理解透镜成像规律;

2)掌握各种透镜焦距的实验测量方法;

3)了解透镜的应用。

 

实验项目16  劈尖干涉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等厚、劈尖干涉原理与条纹特点;

2读数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;

3利用劈尖干涉测定劈尖夹角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:

1深刻理解等厚干涉原理

2掌握用劈尖干涉测定微小角度的方法

 

实验17  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显微镜的结构、成像规律、放大原理以及放大率定义;

2)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原理与方法;

3)实验系统的调节方法;

4)放大率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处理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

1)深刻理解显微镜的结构与放大过程;

2)深刻理解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原理与方法;

3)了解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极限以及解决方法。

 

实验18 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(支撑课程目标123

实验内容

1)光电效应实验的基本规律;

2)利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原理和方法;

3)测量不同光波长下的截止电压;

4)分别用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求解普朗克常量。

实验类别:基础型。

基本要求

1)了解光电效应,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方程;

2)掌握用减速电位法测定普朗克常量;

3)学会用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。

 


12345
联系方式
  • 学院办公室:0931-7971472
  • 本科教务办公室:0931-7971472
  • 研究生教务办公室:0931--7975297
  • 团委办公室:0931--7970577